有心理困擾的人可以尋求臨床心理師的幫忙,而臨床心理師雖然能幫助民眾解決心裡的困擾,自己也可能遭遇問題,但因有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同事的幫忙,可以很快解決、平復;反而是一些常當別人「心情垃圾筒」的「業餘」人士,會面臨對方拋出的壓力無法自拔而身陷其中,必須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。
專家指出,要輔導別人,臨床心理師有專業的知識與訓練,能夠「反移情」地跳脫情緒陷入,而且還有其他同事可以幫忙脫離,在情境上比較少有延續性的壓力。
但是業餘的「心情垃圾筒」確實有困難。專家表示,這種人有人格上的問題,就是比較重責任,而且會比較主動,雖然外表看似獨立,有時卻是藉由獨立達到期盼一種依賴的心理。
像有一例是家中長女的專科女生,自認在家中比不上任何人,妹妹比她優秀,弟弟是男生,自己感覺上被忽略,為爭取被重視的感覺,她主動照顧弟妹,甚至父母間的爭執與善後,她也會主動出面處理,到最後,只要狀況一來,家人都共推她出面處理,如果她不出面處理,好像會不需要她一樣,別人也處理不好。
專家表示,對於這類求助者,應該要讓他了解為何會形成這樣的問題,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所造成?自己在求些什麼?如果自己不去做,會不會有什麼問題?事實上,即使他不去處理,也不一定就有什麼問題。扮起勇者解決、處理所有的事情,其實心裡是企求依賴的一種反射。
她說,對於這種重責任的人,給建議並不容易,他們不做就會擔心,他們會想凸顯自己的重要性,目的的背後就是要被注意、關心及需要。
很多人常扮演傾聽者的角色,其實壓力也蠻大的,專家說,有的人覺得不能為對做什麼,但心情受到影響,既有沒有能力幫忙解決的困擾,更在拒絕與否間天人交戰。
專家指出,對這些扮演傾聽者角色的人,她會以「不是你一個人的責任」來導引,除傾聽者自己之外,其實還有很多管道與適當的諮詢對象可以來幫忙,可以幫他介紹合適的管道,不必要把責任全攬上身,畢竟有可能自己能力上的限制,能做的有限,並不是不願意去做。這也是一種自我的保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