單車旅行慢慢遊,深入看見韓國文化之心:專訪Vicky和Pinky

轉載自誠品網站

大韓民族,這個位居東北亞,因為政治因素而分裂成南北兩半的民族國家,對於台灣來說,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,近年來在國際政治經濟舞台頗受注目。

近日來,台灣出版了許多揭露北韓神秘面紗的書籍,從歷史政經觀察、人民的生活處境、脫北者逃出鐵幕的過程,讓台灣讀者更為了解這個二十一世紀少有的極權國家。

對於南韓,台灣則具有又愛又恨的雙重印象:南韓展現了強大的娛樂文化吸引力,無論是韓劇、韓流偶像、韓國旅遊、韓貨商品,都能越過文化疆界,在台灣頗受歡迎;然而談到經濟與國族的實力競爭,卻展現出民族尊嚴的強烈愛憎。真實的韓國,究竟是什麼模樣的呢?

Vicky和Pinky這兩個臺灣女子,靠著協力車和公共交通工具漫遊世界,這次他們前進韓國,在《走入韓國之心:勁辣背後的意外風景》當中,用人文旅遊的探索角度,勾勒出除了政經娛樂之外的韓國,深入瞭解傳統文化、農村聚落、儒學傳統,體驗最深層的韓國人文底蘊。

這兩位騎遍天涯的女子,是如何看待這個讓台灣擁有矛盾感受的民族呢?誠品站筆訪Vicky和Pinky,談談他們對於韓國的文化觀察,也和讀者分享他們行走世界的獨特哲學觀。

 

誠品站:兩位的韓國自行車之旅,讓我們意識到原來韓國不僅是競爭大國,也是重視儒學與歷史的國度。這兩者是否深入韓國人的文化與民族自信當中?

Vicky、Pinky:根據旅行觀察及讀書寫作的心得,發現韓國人對傳統的重視,是一種肯定自己進而與外界產生連結的方法,民族的過去像一面鏡子,清楚顯示了個人現在的位置及未來努力的方向。

  這種連續的時間感,顯現在對祖譜的保存、地方自發性修築古蹟及恢復祭典等具體行為上,這是韓國在面臨亞洲金融風暴時,整個社會很快凝聚改革共識的心理資產。

 

誠品站:您在書中所到訪的地方,皆不厭其煩的講解當地歷史背景,讓我們看到韓國文化的豐富多元;您是否有建議可全面理解韓國文化與歷史的相關讀物或電影等資料?

Vicky、Pinky:書中所提及的歷史背景,我參考的大多數是研究論文,如果要以一本書快速了解韓國歷史,個人推薦簡江作的《韓國歷史與現代韓國》。

想要了解現代韓國,朱立熙的著作及網站,資料非常豐富,更新迅速。

另外,最近在看《另眼看歷史》,這本書深入淺出,談東亞地區(包含中日韓台)自古以來的發展和互動的歷史,切入的角度獨特,非常有趣,大力推薦。

 

誠品站:這一趟韓國之旅,是2007年的行程;如今韓國在世界地位更是不可小覷,這五年來,深入理解韓國的兩位,是如何看待韓國的經濟與政治變化的?

Vicky、Pinky:文化及歷史就像打地基,經濟和政治比較像上面的大樓,韓國以前能夠在中日兩強鄰中維持獨立,憑藉的是對土地的認同和對外在文化的學習及消化能力,前者是進步的動力,後者是前進的方向,雖然過程中不免容易因操之過急付出代價,卻是保持良好競爭力的方法。這五年,可看到類似軌跡,韓國急於在東亞區域整合和中國崛起的政治和經濟變局中,扮演更重要的角色。

舉例來說,在朝鮮日報中文版首頁,網站左方的分類,第一個環球框內是兩岸三地/國際/北韓,第二個經濟框內是韓國經濟/全球經濟,第三個韓國框是要聞/文化/體育,從中可以看出,對外,韓國重視兩岸三地的變化,甚至高過對北韓的關注,發展經濟時,是以全球經濟體系內的自我定位為目標,對內,則是放在文化和體育,全力發展。

亞洲四小龍的排序變化,這個議題在台灣媒體,常常是沾沾自喜或是惶恐不已的兩極反應,事實上,並不見於韓國媒體,韓國的主流價值是以一個資源少包袱大(北韓問題)的小國,努力要在世界上找到最佳生存之道為目標。

如果想對韓國的經濟和政治變化保持敏感度,建議可以看朝鮮日報中文網。

誠品站:您曾在書中談到韓國旅行資料蒐集不易,背包客要深入韓國人文風景並不容易,如今是否有所改善?從哪些管道可以獲得更多的旅韓資料呢?

Vicky、Pinky:想要到韓國旅遊,台灣書市及網站(背包客棧韓國版),目前觀光資訊很多,如果想設計人文主題的旅行,可以直接到韓國觀光公社請求協助。

推薦一個部落格「韓國也可以這樣玩」,內容包羅萬象,很適合事先作功課及規畫行程參考。當然,我在寫書時,盡量在文章最後列出參考資料,也是為了方便對韓國深度旅行有興趣的背包客。

 

誠品站:單車生活十年,強調人文、歷史、地理的旅程,是兩位旅遊行程的基調嗎?為何會以此種面向切入呢?通常會怎麼準備行程呢?

Vicky、Pinky:一向秉持旅行是人生必修的學分,最好的學習方式,尤其單車旅行因為步調慢,更可以深入當地,單車旅行中,最有興趣的是人,因此在《單車環球夢》和《單車楓葉情中》(藍色空間出版),除了分享夢想的實踐外,談得都是人的故事,這些旅途中偶遇的陌生人,從邂逅、交流到相知,後來變成一輩子家人的溫馨過程,這十年,在台灣接待過二三十個國家的朋友來訪,為促進國際交流,貢獻一己之力。

而2007年開始的環中國海之旅,則是觀察到東亞局勢會有很大變化,希望透過更緩慢的方式─協力車及輪船,好好了解台灣近鄰,上路後,不斷打破刻板印象,旅途中很多現象無法了解,自然往人文歷史和地理方面,去尋求答案。

因此產生了亞州三部曲─《亞洲慢慢來─日本沖繩與九州》《走入韓國之心: 勁辣背後的意外風景》,及正在書寫的中國大陸旅程,深深覺得,寫作是一個接近真相的過程,模糊影像在書寫中逐漸清晰,在知識之海中尋找及思考,比真正的旅行挑戰性更大。

關於行程,因為單車旅行的不確定性太高,大都是訂下起點和終點,釜山進首爾出,中間的路線就在旅行中調整,請教當地人,或是憑多年旅行經驗隨機應變,旅程結束後往往會發現,隨時保持行程的空白,當好事發生時,就有充分時間和精力把握機會,體驗到精采絕倫的旅行。

 

誠品站:兩位很早就開始了背包客的生活:一年中有三到六個月的時間旅行,以世界為家的,已經持續了十數年,作為資深背包客,看待世界、台灣時事、人生的觀點有什麼不同呢?日前「青年打工渡假」曾在台灣引起一陣討論,兩位有什麼看法呢?

Vicky、Pinky:人生有二十年的時間,以旅行為主軸,幾乎和呼吸一樣自然。那麼,旅行教給我最重要的一課是什麼呢?那就是從流星變成恆星。從小像海綿一樣吸收知識,就像進入大賣場,看見好的東西就想要擁有,購物車一下子就裝滿了,只好把原來的東西移出,容易受到外界影響,隨波逐流。

了解自己是一顆恆星,周圍有衛星環繞,持續往夢想的方向轉動,自己就是一座小宇宙,想做的事都會達成,不是今天,就是明天,重要的是此時此刻,盡情享受日出、月落,那就不會受到外界影響,偶而看到流星,駐足欣賞,卻不必求神卜卦,惶惶不可終日,自然對台灣時事保持一份獨立思考的超然態度。

同時,明白自己也是別人的衛星,一舉一動,扮演了重要角色,有時是鼓勵,有時卻是傷害,所有給出去的最後都會回到自己身上,整個世界是息息相關的,陌生人只是還沒認識的朋友,萍水相逢的朋友可能是前世的家人,全球化時代,在生活中實踐世界一家的精神。

至於打工度假,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曾說:「具備"專才"與"通才" DNA的新達人精神,才能在戰場中勝出。」gapyear.com的創始人湯姆(Tom Griffiths)說,好好經營自己的間隔年對未來就業有很大的幫助,因為這一年的經驗可以展現你的創造力、溝通能力和決策能力,而獲得企業雇主的青睞。

從台灣開放青年打工度假的第一年,我們就在網站和校園推廣(我的旅伴存青,十年來累計超過一千五百場的演講),本身曾到澳洲和紐西蘭體驗農場換宿並採訪,也收到包括自己妹妹和其他打工度假者的回饋,深深覺得,這是在留學之外,另一個體驗異文化生活最好的方式。

因為在台灣單一封閉的教育體系下,年輕人很少有機會脫離舒適圈,透過自己努力,在異國實踐夢想和計畫,這種方式比背包客更能和當地互動,挑戰性也更大,除了語言能力,能夠培養出寬闊胸襟及為自己負責的獨立精神,對生涯規劃及未來發展幫助很大。

日本和韓國的打工度假簽證比台灣早,發展到現在,代辦業者都已進入日本和韓國的大學校園宣傳,讓年輕人提早規畫,打工度假是未來找工作的重要資歷。

而台灣媒體為了炒作台勞悲情的印象,輕易就把青年打工度假的精神以社會對經濟現況不滿的焦慮取代,這是很可惜的,從另一方面來說,偏頗報導引起不少打工度假者在網路現身說法,其他媒體跟進從不同層面討論,因此讓更多人有所了解,不能不說是意外的宣傳效果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