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轉載】用「腦」姿勢錯 小心上頸椎移位

文章來源:明報2011年11月15日

頸椎關節移位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,以錯誤姿勢用電腦、打瞌睡時兩頭搖、運動損傷等都有機會形成,因此大家應多注意日常姿勢,並針對地進行鍛煉運動,防患於未然。

人體共有七塊頸椎骨,而上頸椎就是第一、第二頸椎,是頸部最關鍵的位置,負責承托整個頭顱,而所有頭頸活動亦與它有關。當出現上頸椎移位,患者會感到頸部肌肉繃緊、疼痛、頭暈、頭痛、手部麻痹。此外,由於上頸是傳送腦部信息至身體各處的樞紐,倘若上頸椎位置有所偏差,更會直接影響眼睛和內耳的信號傳遞,影響身體平衡。

成因:過分屈曲受力 肌肉猛力拉扯

上頸椎移位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,註冊脊骨神經科醫生伍兆聰表示,先天性是指頸骨發育有問題,導致關節結構性失穩或容易移位,但情况甚為罕見。

而後天性則可由日常錯誤姿勢或突然拉扯頸部肌肉而形成﹕「好像用錯誤姿勢使用電腦,頭和頸不自覺傾前;躺在牀上看書看電視,令頸椎過分屈曲受力,又或乘車時打瞌睡,頭頸過分向前或向後傾,使肌肉拉緊,甚至突然急促煞車,頸部肌肉受到猛力拉扯,造成損害,因而引發上頸椎移位。另外,參與籃球、欖球、足球等經常發生碰撞的運動,或者瑜伽、跳水一類多作扭動頭頸的運動,要是不能掌握正式動作,亦有可能導致上頸椎移位。」

病徵:頭暈頸痛 手部無力麻痹

上頸椎移位令周邊軟組織和血管受壓,患者除了感到頸梗膊痛、頭暈頭痛外,若情况持續惡化更會壓着神經線,令雙手無力及手部靈敏度減低,嚴重更可引致肌肉萎縮。伍兆聰補充﹕「不少人或會將此問題與一般頸梗膊痛混淆,其實一般肩頸痛多與下頸椎有關,患者可能純粹手部出現問題,如麻痺、活動困難等。而上頸椎移位,患者會感到痛楚源自上頸後方,並可能從『後尾枕』一直伸延至頭頂,甚至眼球、耳背、牙骹,如是者會令咽喉肌肉緊實,造成吞嚥問題。而且上頸椎的神經線和血管接駁內耳和眼睛,當頸椎移位時會影響兩者互相傳遞信號,令自律神經變差,出現耳鳴、重聽等聽覺障礙,亦會導致身體不平衡。」

檢查:站立身呈直線 開口左右對稱

一般醫生會透過X光檢驗頸椎移位的幅度,以及利用磁力共振檢視頸椎周邊軟組織的破壞程度;另配合其他測試檢查頸椎活動範圍,以及眼球、身體平衡等各方面以作出評估,不過大家也可透過簡單的自我檢查,觀察是否患上頸椎錯位,伍兆聰說﹕「正常來說,站立時身體應該可呈一直線,上頸椎移位患者站立時,頭顱則會自然向一邊傾側,以及頸椎位置會向前傾,從側面看好像有少許寒背,而且牙骹活動亦會受影響,開口時左右不對稱。此外,頭部長期傾側會令身體重心有所偏頗,導致肩頸背痛,甚至大腿小腿過分拉緊,出現長短腳,反之本身有長短腳人士,亦較易患上上頸椎移位。」

治療:手法矯正 儀器紓痛楚

假如自我檢查中出現以上情况,就應盡快求醫診治。輕微的上頸椎移位可以手法治療調整患者頸椎,恢復頸椎活動範圍,鬆弛頸部肌肉緊張,更有助促進頸椎動脈血液循環,解除神經受壓的情况。另外可配合儀器治療,包括電動脊椎矯正、衝擊波、冷激光治療,以助復元。「有脊醫會以『lock頸』這種手法來矯正頸椎錯位,不過電動脊椎矯正儀則較為溫和,透過儀器釋出低力道、高震幅的衝擊,治療期間患者只會感到輕微震動,還預設了不同力度和速度,自由調節。至於針對頸椎旁邊的軟組織,則可選擇衝擊波或冷激光治療,刺激血管和感覺神經,加速上頸椎血液循環,紓緩頭痛。」接受治療的同時,伍兆聰建議患者在家做適當的鍛煉運動,訓練平衡力,並強化頸椎深層肌肉軟組織,如非患者亦不妨多做,以作預防。

預防小貼士:

  • 墊高平板電腦
  • 在街外使用平板電腦時,可把袋子放在大髀上提升高度,拉近平板電腦與眼睛的距離。
  • 坐時勿傾前
  • 注意坐姿,避免身體過分傾前。
  • 站立重心傾後
  • 站立時收緊腹肌,盡量將重心傾後。
  • 枕頭高低適中
  • 選擇高低適中的枕頭,以免頭顱向前傾或後傾。

 

文字整理:Ladies女性健康生活雜誌編輯組